关于开展2025年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5年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8-06 10:52  信息来源: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 下载word 下载pdf【字体:  

各县(市)区、开发区文旅、教育部门:

为满足研学旅游市场的需要,建设一批高品质、标准化、规范化、彰显合肥特色的研学旅游基地,助力合肥打造全省文旅枢纽城市,擦亮合肥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金字招牌”。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2025年研学旅基地申报评定工作,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近三年内无安全事故已取得县(区)级研学旅游(行)基地资质的研学旅游(行)基地;

(二)近三年内无安全事故已取得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科技旅游示范基地资质的基地。

二、申报程序

(一)推荐申报。各县(市)区、开发区文旅、教育部门在基地自愿申报的基础上进行初审,初审符合市级申报评定条件的,经文旅、教育部门共同签署意见后,由文旅部门汇总上报至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

(二)专家评审。市文旅、教育部门分别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现场评定专家组,依据标准对申报资料、基地服务、课程研发、安全环境等情况进行现场评定。

(三)命名授牌。对通过评审的基地,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市文旅、教育部门联合颁发“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牌匾。研学旅游基地管理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基地质量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在整改期限内未按照要求整改到位的,给予通报、收回相应牌匾。原已颁发的“合肥市研学旅行基地”的基地,现统一更名为“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

三、申报材料

1.《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申报表》;

2.基地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必须为有资质第三方评估公司出具的2023年之后有明确评估结论的报告);

3.《研学旅行基地综合评分细则》自评打分表;

4.《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分细则》自评打分表;

5.佐证材料(针对《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必备条件表》、《研学旅行基地综合评分细则》和《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分细则》自评得分,依次提供相关佐证材料,要求图文结合)。

四、申报要求

(一)文旅、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此次基地申报宣传工作,要依据《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服务规范》B34/T2604-2016《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必备条件表》标准要求,按照“优中选优”原则,推荐本地区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质的基地。

(二)各县(市)区、开发区文旅主管部门请于2025829日前将申报汇总表及申报材料(含文旅、教育部门推荐报告)上报至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逾期视为放弃,电子版申报资料报指定邮箱(1482653340@qq.com)。

(三)根据初审上报情况,市文旅、教育部门确定评定时间,组织专家组赴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评定。

联系人:饶    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  电话:63509978

    市教育局学生事务管理中心 电话:63505123

 

附件:1.申报2025年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汇总表

2.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申报表

3.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必备条件表

4.研学旅行基地综合评分细则

5.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分细则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         合肥市教育

202586日    


附件1

 

申报2025年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汇总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时间:

序号

县区

基地名称

地址

主题类型

基地负责人

联系方式

备注

















































 


附件2

 

 

合肥市研学旅游基地

 

  

 

 

 

 

 

 

 

 

研学旅游基地名称:                

       位:                

 

2025年    月

一、研学旅游基地简况(由申报单位填写,带*为必填项)

基地名称*


主管部门


   *

在下列正确的位置划(√):自然生态主题□ 工业生产主题□ 科学技术主题

人文历史主题□ 农业教育主题 红色文化主题□ 综合实践主题□ 其他主题

所在地区

(县、区)*


具体地址*


通讯地址*


  


  *


   


  *


(一)基本数据*

基地占地面积


工作

人员

总人数

专职研学指导师

管理人员

 

安保人员

导游(讲解)人员

          

上年度

经营

情况

接待游客人数

万人次

研学项目收入

万元

其中:研学人数

万人次

上年度

投入

万元

研学累计投入情况

万元

基地开业时间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其他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申报联系人


联系电话


基地开放时间


研学咨询服务电话


研学区域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最大可

承载人数

       

曾获最高层级的研学旅游授牌


(二)配套设施情况

1*研学教室共     间,研学教室总面积     

2*地面停车场(含多层停车库)共     个,总面积

     ,其中大客车停车位     个。

3、可供研学住宿客房总     间;床位总数     张。

4、餐厅总     个,餐位数     个。

(三)安全保卫设施(在合适的位置画√)

1、消防设施*

消防监测中心□    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电梯□

自动喷淋系统□    水幕系统□       防火门□

消防栓□          灭火器□         灭火毯□

疏散指示□        公共区域、客房紧急疏散通道□

报警按钮□        其他设施(补充)

2、防盗设施

公共区域*:闭路监视系统□  探测头    个,探测头覆盖率整个基地:    %。

客房:电子卡门锁□  双保险锁□  普通门锁□

安全链□      门窥镜□    保险箱□

3、食品安全设施

器皿消毒柜□    食品样品保存柜□   食品检验室□

紫光灯□        其他设施(补充)

4、紧急救助设备

AED除颤器□  氧气瓶□  防毒面罩□ 担架□

轮椅□           应急药品箱□     其他:

(四)其他研学旅游设施

研学旅游设施名称

功能

接待

面积

















二、研学旅游基地概况

(硬件设施及课程设置、发展历程及近况、基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等,1500字以内。)

 

三、评定申请意见

 

本基地承诺:

填写申报表的各项数据真实准确,对所填写各项内容和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审核单位:(公章)

    日    

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单位:(公章)

    日    

县(区)级文旅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单位:(公章)

    日 

附件3

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必备条件表

序号

检查标准

1

资质条件

1.1

有独立的经营主体和机构,管理架构清晰,责任主体明确。

1.2

有营业执照及所涉及相关经营许可证照,正式运营1年以上。

1.3

自正式运营以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等不良记录。

2

基础设施

2.1

应有可供学生教学、活动、体验、休整的场所,且布局科学合理、功能齐全,配有主题功能教室等教学设施、设备,能够满足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需求。

2.2

安装有闭路监视系统,研学旅游区域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录像监控,影像资料保存3个月以上。

2.3

消防安全设施设备齐全,消防通道畅通,消防安全标识完整、清晰,位置醒目,无安全隐患(有消防安全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2.4

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满足需求。

2.5

区内设有各类标识,并突出安全警示标识,危险地带设安全防护设施。

2.6

设立医务室或常备药箱,并配备红十字会等急救机构或医院培训的掌握急救知识并获得认证的急救人员,与周边医院有联动救治机制。

3

人员配备及要求

3.1

按不低于1:40的师资比例配备研学旅游指导师、专业资质人员、安全员等工作人员。

3.2

研学旅游指导师政治立场坚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技能、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等专业培训。

4

卫生条件

4.1

环境整洁

4.2

垃圾箱布局合理,设置分类垃圾箱,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5

研学课程

5.1

课程设计主题鲜明、设计合理,围绕自然生态类、工业生产类、科学技术类、人文历史类、农业教育类、红色文化类、综合实践类等资源,或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开发设计,至少一类。

6

安全管理

6.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

6.2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有培训和演练记录。

6.3

基地已购买公众责任险(场地责任险);确认进入基地的团队人员已购买第三责任险或意外伤害险等相关险种。

7

质量与监控

7.1

定期对研学对象、家长及学校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资料齐全。

7.2

建立投诉处理制度。


附件4

研学旅行基地综合评分细则

申报单位:                    自评打分:

  

      

大项

分值

二级分项分值

三级分项分值

记分栏

1

基本要求

330




1.1

接待规模

20




1.1.1

申报各类研学旅行基地应当是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一年以上的旅游经营单位


10



1.1.1.1

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三年及以上的旅游经营单位



10


1.1.1.2

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两至三年的旅游经营单位



8


1.1.1.3

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一至两年的旅游经营单位



6


1.1.2

申报各类研学旅行基地的旅游经营单位应当具有一定的接待规模,每年接待各类研学旅行者的人次比例不低于接待总人次的 10%。


10



1.1.2.1

每年接待各类研学旅行者的人次比例占接待总人次的30%(含)以上



10


1.1.2.2

每年接待各类研学旅行者的人次比例占接待总人次30%(含)~20



8


1.1.2.3

每年接待各类研学旅行者的人次比例占接待总人次20%(含)~10



6


1.2

场所条件

20




1.2.1

进出安全、便捷,交通设施完善,有专用公路直达


10



1.2.1.1

交通顺畅,设施完善,可进入性好,就近即能联通高速公路



10


1.2.1.2

交通顺畅,就近即能联通高速公路



8


1.2.2

场所面积满足研学旅行需求,环境整洁、卫生良好,基地内设施设备布局合理,配置得当


10



1.2.2.1

场所面积充分满足研学旅行需求,环境十分整洁卫生,风貌与景观非常优美并有特色,基地内设施齐全且布局合理



10


1.2.2.2

场所面积基本满足研学旅行需求,环境整洁卫生,风貌与景观宜人,基地内设施基本齐全且布局合理



8


1.3

环境条件

20




1.3.1

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周围500米范围内无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 GB3096标准


10



1.3.1.1

生态环境良好,各项指标超过上述标准



10


1.3.1.2

生态环境良好,各项指标达到上述标准



8


1.3.2

通过电视、电子屏等方式及时向研学旅行者提供雨雪、雷电、紫外线指数、及灾害性天气预警等气象信息服务


10



1.3.2.1

设有电视电子屏设施,能够及时向研学旅行者提供各种气象信息服务



10


1.3.2.2

能够及时向研学旅行者提供雨、雪、气温等基本气象信息服务



8


1.4

安全条件

50




1.4.1

服务地域范围应当远离地质灾害和其他危险区域,无安全隐患,服务区附近可能发生危险处应当设置警示标志


10



1.4.2

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应急预案完善,且配备数量充足的安全管理人员


10



1.4.3

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医疗救助条件


10



1.4.4

建有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系统,各种设施设备完好无损。


10



1.4.5

3年或开业(开业未满3年的)以来,无安全事故


10



1.5

卫生条件

40




1.5.1

具备完善的卫生与医疗管理规范和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


8



1.5.2

全面落实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符合GB19085规定


8



1.5.3

服务人员按规定进行体检,个人卫生应符合行业有关规定


8



1.5.4

厕所达到GB/T18973A级以上标准,布局合理,数量适宜,标识醒目,造型美观


8



1.5.5

公共场所设置垃圾桶,数量与布局适当合适,分类设置,标识明显,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无堆积、无污染


8



1.5.5.1

公共场所垃圾桶位置合理,有分类设置且标志明显,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存放垃圾的设施设备和场地清洁、无异味



8


1.5.5.2

公共场所设置垃圾桶,数量布局基本合适,垃圾清理及时



6


1.6

研学主旨

90




1.6.1

根据研学旅行者需要编制生态文明研学、地学与景观研学、水资源与景观研学、气候与天象景观研学、历史与文化研学、书画与摄影研学等系列研学主旨教育规划


10



1.6.1.1

具有上述三项以上规划(包含三项)



10


1.6.1.2

具有上述一至两项规划



8


1.6.2

根据研学旅行者需求,开设陈列展览项目、研发教育课程,开展主题性科普活动,研发实践体验课程,增强互动参与项目,开设相应知识竞赛、演讲等互动参与方式,编制教育读本,展示、传播历史,发挥纪念馆的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10



1.6.2.1

开设上述活动项目三项以上,能够展示、传播历史,发挥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10


1.6.2.2

开设上述活动项目一至三项,能够展示、传播历史,发挥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8


1.6.3

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主旨应当遵循即将发布的行业标准


10



1.6.4

乡村研学旅行基地以特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技术及资源为设计主旨,普及青少年在农业生产、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民俗艺术、民俗风情等方面知识


10



1.6.5

工业研学旅行基地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劳动生活场景展示为设计主旨,开发工业遗产研学、工业科普研学、产业公园研学、企业文化研学,普及青少年在工业历史以及当代工业文明等方面知识


10



1.6.6

传统工艺研学旅行基地以手工业生产和原始机械生产技艺为设计主旨,通过传统工艺传承人与青少年的直接交流与沟通,展示、传播传统工艺的科技、人文、历史和审美价值


10



1.6.7

广泛开展高新技术、前沿理论的青少年普及教育,鼓励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将产学研活动成果转化为青少年解说教育


10



1.6.8

接待国际研学旅行者的研学旅行基地能够凸显美丽中国的窗口形象


10



1.6.9

有条件的研学旅行基地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并将研学内容列入国际合作研究、宣传推广项目


10



1.7

基地运行

90




1.7.1

成立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明确相应职责


10



1.7.2

确定研学旅行项目专员,与研学旅行基地合作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旅行社确定的研学联络员,一并纳入统一管理序列


10



1.7.3

研学旅行基地严格执行对青少年群体、学生团体的门票减免政策。


10



1.7.4

各类研学旅行基地应当给予研学旅行者在交通、住宿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10



1.7.5

各类研学旅行基地应当针对不同性质研学旅行群体,给予研学旅行者特殊的价格优惠政策


10



1.7.6

与专业旅行社及旅行社的专业团队合作,共同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培训专业导游(讲解)员,并接待专业旅行社受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委托而共同组织的研学旅行团队


10



1.7.7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积极与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不同序列研学旅行辅导员、编写不同类别的研学旅行解说教育文本等


10



1.7.8

研学旅行基地结合不同分类体系,制订相应服务与管理方案


10



1.7.9

对进入基地之后团队进行分组:每个研学团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研学团组根据需要配置相应数量研学联络员、研学项目专员;超过50名研学旅行者的每个研学团组,应当配备卫生保健志愿者或随团医生1名。


10



2

教育与体验

110




2.1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按照 GB/T 18972 要求,编制研学旅行解说教育大纲


10



2.2

研学旅行解说教育大纲凸显本基地的资源与文化特色


10



2.3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结合各自专业项目要求、根据不同青少年群体特征,编制不同体系的研学教育大纲。


10



2.4

研学旅行基地与专业院校合作,出版发行不同类别研学配套教材,形成完整的研学教育体系。


10



2.5

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或划定由室内、室外教学场地构成的专门研学场地


10



2.6

室外场地的选择,应当符合基地所在区域总体规划要求。专业化的青少年拓展训练营地的建设以及不同项目的动手实践课程的开展,相关要求应当符合GB8408规定以及参考GB/T16767要求


10



2.7

专业场馆的建设,应当兼顾青少年活动特点、各项动手实践课程设置要求。专业场馆应当完善综合展厅专业人员解说制度,影视播放厅、触摸屏、公共网络链接等服务手段应当考虑研学旅行要求


10



2.8

依托各类文博院馆或者大型游客中心的研学场地,应当符合开展研学活动的要求


10



2.9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申请研学旅行基地的,应当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游客中心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10



2.1

各类研学活动的设置遵循“观众参与表演”的原则。


10



2.11

各类研学活动应当体现研学旅行者与研学服务团队交流、研学者与研学者互动、室内场所与室外场地融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兴趣兼顾


10



3

设施与服务

170




3.1

游览设施与服务

55




3.1.1

游览步道应当考虑符合人体工程学、景观美学原理,兼顾研学旅行者愉悦与审美需求;沿线合理设置观景平台、休息场所公共设施等


5



3.1.2

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接待需求,舒适安全。


5



3.1.3

研学旅行与游览使用的游览步道,路面及沿途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状态良好


5



3.1.4

提示标识应当涵盖安全警示、文明游览提示、可持续发展宣传等内容


5



3.1.5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按照 GB/T 10001.1GB/T 10001.2GB 2894 规定设置,布局合理、醒目,设计精美


5



3.1.6

具有准确、便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游览解说系统


5



3.1.7

具有便捷的知识查询系统,有两种以上中外文对照


5



3.1.8

与主要研学活动区域交叉的游览区域,设置多媒体导览系统或流媒体导览系统;二维码标识位置适当


5



3.1.9

解说标识应当按照本基地研学旅行解说教育大纲要求,结合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导式解说教育


5



3.1.10

解说标识与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数量满足要求,文字精炼、准确,图片精美、典型,符号规范


5



3.1.11

研学旅行相关公众信息资料(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等)品种齐全,文字规范、内容丰富,适时更新,满足需求


5



3.2

交通设施与服务

20




3.2.1

研学旅行者乘坐的交通工具设施完好、卫生整洁,宜使用绿色清洁能源;交通站点的设置方便研学旅行者,站牌指示醒目;相关内容遵循LB/T002要求


5



3.2.2

根据需要,推进特色交通建设


5



3.2.3

室外研学活动与游览线路布局合理,与研学主题或相应景点景观联结度高,通行顺畅,方便游览与集散


5



3.2.4

室外活动线路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其自然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游憩价值、视觉价值,具体内容遵循LB/T 025要求


5



3.3

餐饮设施与服务

45




3.3.1

餐饮设施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其面积及桌、椅、食具满足接待能力要求


5



3.3.2

餐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通风等卫生标准,餐厅内外卫生要求执行GB16153规定


5



3.3.3

/饮具消毒卫生执行GB 14934规定



5


3.3.4

服务项目丰富,能够提供地方特色餐饮



5


3.3.5

食品安全与卫生有保障,“三证”齐全,价格合理



5


3.3.6

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GB 5749规定



5


3.3.7

菜品质量要求、餐饮服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程序、管理制度符合GB/T26361要求



5


3.3.8

公开就餐标准,明码标价,诚实守信。



5


3.3.9

研学旅行基地内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5


3.4

住宿设施与服务


25



3.4.1

住宿设施选址科学,布局合理,体量适宜,特色鲜明



5


3.4.2

野(室)外露营、搭建帐篷等管理规定应当结合资源与环境保护、安全规定以及研学旅行者合理需求,统筹考虑。



5


3.4.3

住宿业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等要求符合 GB/T14308 要求



5


3.4.4

室内客房用品质量、配备要求等符合LB/T003要求



5


3.4.5

住宿业的环境保护要求符合LB/T007要求



5


3.5

其他设施与服务


25



3.5.1

服务区域及其设施应按GB/T10001.1的规定做好图文标识



5


3.5.2

具备坡道、安全扶手等基本的无障碍设施



5


3.5.3

旅游商品质量合格,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无强买强卖、尾随兜售行为



5


3.5.4

按照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要求,开发具有文化含量的研学旅行与游览纪念品



5


3.5.5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建立完善的广播服务网,随时为游客免费提供急、难、险事的求助服务



5


4

综合管理

90




4.1

服务团队素质


20



4.1.1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针对不同研学旅行者培养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层级研学旅行服务团队。



5


4.1.2

研学旅行服务团队具备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专业技术和素质,能为研学旅行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5


4.1.3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与相关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保持合作,定期组织服务团队进行专业培训



5


4.1.4

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的资讯服务、交通服务、游览服务、综合管理服务等服务人员与形象等要求应当符合DB34/T2327规定。



5


4.2

综合接待体系


15



4.2.1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按照国发〔201431号、皖政〔201488号文件要求,编制研学旅行发展规划,有计划完善多样化、个性化室内场馆与室外场地、交通工具与游览步道、食宿设施等综合接待服务体系。



5


4.2.2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根据研学旅行者组团的情况,协助研学旅行者进行集中食宿、集体活动;接待服务与设施符合相关要求。



5


4.2.3

研学旅行基地接待研学团组时,使用“农家乐”或其他社会餐厅与住宿设施的,应当选择符合相应接待条件的服务与设施,并事先签署合作协议



5


4.3

安全防范体系


25



4.3.1

研学旅行基地启动之前,应当组织专家力量进行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



5


4.3.2

研学旅行基地应当协助研学旅行者事先购买相应保险



5


4.3.3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操作流程完整,事前教育、现场监管、事后总结等相关要求明晰



5


4.3.4

研学旅行基地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应当纳入其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范畴



5


4.3.5

人数较多或其他重要的研学团组,纳入研学旅行基地主管部门重大节庆活动管理范畴



5


4.4

质量管理体系


30



4.4.1

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到位,服务流程清晰,接待制度健全



5


4.4.2

建立服务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定期进行服务质量考核,并及时对外发布评审结果



5


4.4.3

对外公布监督电话,所有事项接受公众监督,记录详细;并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分析研学旅行者意见,及时改进



5


4.4.4

投诉及处理制度健全,投诉服务设施齐全,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



5


4.4.5

确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研学旅行者满意度监测工作,定期开展研学旅行者访谈与问卷调查



5


4.4.6

定期参加安徽省研学旅行基地的品质检测与相应的等级达标评定活动,并根据相关要求及时修订管理与考评细则



5


总计


700




 


附件5

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分细则

 

 

评定项目

项目总分

分项总分

各次分项计分

自评得分

1

基地

4




1.1

接待规模

2




1.1.1

经营时间


1




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满11年以上研学旅游业务经营单位



0.5


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满22年以上研学旅游业务经营单位



1


1.1.2

接待研学人数


1




8000-15000人次/年(含8000人次/年)。



0.5


15000人次/年以上(含15000人次/年)。



1


1.2

活动场所面积

2




1.2.1

场所面积能容纳一个自然班进行教学(约50人)



0.5


场所面积2000-5000平米(含2000平米)



1


场所面积5000-10000平米(含5000平米)



1.5


面积10000平米以上(10000平米)



2


此项得分:


2

研学主题及资源

20




2.1

研学主题:围绕自然生态类、工业制造类、科学技术类、传统文化类、农业农村类、红色文化类、综合实践类等类型,打造具有自身优势和地域特点的研学旅游主题。

6





研学主题明确,课程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具备1类研学旅游主题,得2分,每多具备1类增加2分,最多6


2-6



2.2

研学价值

8





具有所在地市示范引领且具有所在地市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4


具有区域性示范引领且具有区域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6


具有全国示范引领且具有全国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8


2.3

研学资源

6




2.3.1

研学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自身资源特色,能满足1小时以上(含1小时)研学需求。


2



2.3.2

研学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自身资源特色,能满足13小时(含3小时)研学需求。


4



2.3.3

研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地方文旅特色,能满足36小时(含6小时)研学需求。


5



2.3.4

研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地方文旅特色,能满足6小时以上研学需求。


6



此项得分:


3

人员

18




3.1

人员要求

8




3.1.1

指定至少1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承担基地研学旅游部门的管理和内审工作


1



3.1.2

有相对稳定的专职研学旅游指导师队伍,研学旅游指导师人数达2,得分2分。每增加1名研学旅游指导师,增加1分,最多4


2-4



3.1.3

为每个研学旅游团队配备1名及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全程随团活动,负责统筹协调研学旅游活动各项工作


1



3.1.4

安全急救人员


2




配备的安全急救人员符合研学旅游群体的人数和特点



1


配备的安全急救人员经过专业训练,具上岗资格



1


3.2

师资要求

10




3.2.1

师资素质要求


5




研学旅游指导师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工作中无投诉或不良反馈记录等



2


研学旅游指导师均省、市或所在地区相关部门(单位)组织的专业培训,并有研学旅游指导师相关证书或证明。



3


3.2.2

基地师资配比


5




应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研学旅游指导师,服务成人研学旅游团队,每40人宜配备一名研学旅游指导师;服务中小学生等研学旅游团队,每20人宜配备一名研学旅游指导师



2


研学师资配比不低于1:40,其中服务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团队的师资配比不低于1:20,占比每提高10个百分点增加1分,最多3



1-3


此项得分:


4

基础设施

15




4.1

基地体现数字化、智慧化

2




4.1.1

设有现场多媒体数字化展示的。


1



4.1.2

设有移动端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互动的。


1



4.2

交通设施

4




4.2.1

进入基地交通便利道路顺畅


2



4.2.2

基地内部车行、人行分离


2



4.3

停车场

3




4.3.1

基地或基地周边有停车场,停车场设施能满足特殊人群无障碍通行的需要


1



4.3.2

停车场主要通道及出入口监控设备覆盖率达100%


1



4.3.3

设有大巴专用停车位


0.5



4.3.4

配有专职管理人员


0.5



4.4

环卫

1




4.4.1

垃圾桶分类设置及布局合理数量满足要求


0.5



4.4.2

岗位有专人负责,垃圾清扫及时,无堆积、无污染


0.5



4.5

公共厕所

1




4.5.1

厕所达到《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 18973-2022二类旅游厕所标准,布局合理,数量适宜,造型美观


0.5



4.5.2

厕所管理制度、保洁记录上墙,岗位有专人负责


0.5



4.6

标牌设施

4




4.6.1

基地内交通、导览、服务、安全警示等标识设施齐全、完好,有效标识设计的风格、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布局合理


2



4.6.2

标识图案、字迹清晰,内容准确,具有明确的信息指示功能符合《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 1-2023)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0001.2-2021)的规定


2



此项得分:


5

研学活动

20




5.1

研学设计

10




5.1.1

课程设计


1




根据研学旅游主题,结合研学主体的需求,设计开发3(含3门)以上研学旅游课程(包含本基地资源特色)。



0-1


5.1.2

课程内容


6




围绕研学旅游者综合素质提升,设定科学、清晰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完整



2


课程知识结构与研学旅游群体特点相匹配



1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



1


体现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体验性、实践性、原创性特点



1


具有可参与的体验探究活动



1


5.1.3

结合研学旅游主题,组织开展2种(含2种)以上文创产品制作等创意实践活动。


2




结合研学旅游主题组织开展文创产品制作等创意实践活动,每1种得1分,最多2



1-2


5.1.4

研学路线


1




结合基地及周边研学资源,设计开发主题特色鲜明、文化体验和实践教育功能突出的研学旅游线路。





5.2

课程实施

10




5.2.1

应针对不同研学旅游者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学旅游课程实施方案


2



5.2.2

研学旅游活动围绕研学旅游主题和课程实施方案开展,突出基地特色


2




研学旅游活动不能围绕研学旅游主题和课程实施方案开展,未体现基地特色的,不得分



0


研学旅游活动围绕研学旅游主题和课程实施方案开展,较好体现基地特色



1


研学旅游活动围绕研学旅游主题和课程实施方案开展,充分彰显基地特色



2


5.2.3

组织形式课程组织形式应力求多样,包括参观、讲解、交流讨论、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主要环节


2




课程组织形式31分,每增加一种增加0.5分,最多2



1-2


5.2.4

评价体系


2




制定的评价体系中有参与方、组织方实施方参与评价



0.5


制定有针对不同研学旅游群体的研学旅游活动效果评价体系



1.5


5.2.5

评价内容


1




研学旅游活动效果评价



0.5


研学旅游活动效果评价包括过程评价、成效评价、可持续性评价和推广应用性评价



0.5


5.2.6

评价方式


0.5




研学成果应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与活动内容,通过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模型、展板、研究笔记或活动设计方案等多种方式呈现无评价方式不得分



0-0.5


5.2.7

评价反馈


0.5




应根据研学旅游活动效果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研学旅游相关课程设计,有调整和改进报告





此项得分:


6

基地运行

13




6.1

基地管理

7




6.1.1

成立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与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明确相应职责


1



6.1.2

确定项目专员,与基地合作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旅行社确定的研学旅游联络员,一并纳入统一管理序列


1



6.1.3

基地严格执行对青少年群体、学生团体的门票优惠政策;针对不同性质研学旅游群体,给予研学旅游者特殊的价格优惠政策。


1

0.5-1


6.1.4

基地给予研学旅游者在交通、住宿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0.5



6.1.5

与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旅行社合作,共同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接待研学旅游团队


1



6.1.6

基地积极与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不同序列研学旅游辅导员、编写不同类别的研学旅游解说教育文本等


1



6.1.7

基地结合不同分类体系,制订相应接待服务与管理方案


1



6.1.8

对进入基地之后的团队进行分组:每个研学团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研学团组根据需要配置相应数量研学联络员、研学项目专员:超过50名研学旅游者的每个研学团组,应当配备卫生保健志愿者或随团医生1


0.5



6.2

品牌计划

6




6.2.1

宣传方式


3




根据基地研学旅游品牌建设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建立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宣传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旅游品牌推广活动;强化员工品牌宣传意识,加强基地日常活动的社交媒体宣传。



1-3


6.2.2

品牌计划


3




根据品牌建设目标与宣传推广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基地制定有研学旅游品牌建设目标和宣传推广计划的可得分,按宣传推广的区域及级别得1-3分;基地未制定研学旅游品牌建设目标及宣传推广计划,不得分



0-3


此项得分:


7

品牌建设

10




7.1

品牌推介

2





年在国家级、省级媒体或知名门户网站宣传推介,每宣传一次得1分;在市级或自身网络媒体等平台上进行宣传推介,每宣传一次得0.5分。最多2



0-2


7.2

荣誉与奖励

3





近五年基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奖励,或取得相关职能部门授牌或等级认定。

每获得一个国家级荣誉或授牌得1.5分,每获得一个省级荣誉或授牌得1分,每获得一个市级荣誉或授牌得0.5分,最多得3分。



0-3


7.3

人才队伍建设

3





近五年员工每获得一项国家级奖励或荣誉得1.5分,每获得一项省级奖励或荣誉得1分,每获得一项市级奖励或荣誉得0.5分,最多得3分。



0-3


7.4

课程认证

1





与基地主题和特色相匹配的课程公开出版或公开认证。





7.5

基地合作

1





与相关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广泛合作,具备政产学研基地资质等。





此项得分:


合计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