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非遗鱼灯激活消费新引擎

今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创新开展“当景区邂逅非遗”巡游表演活动,推动非遗表演项目常态化入驻景区、景点等旅游空间,得到全省各地积极响应,涌现一批非遗进景区优秀案例。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推动非遗进景区变成遍地开花的产业实践,结合各地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我厅遴选了“非遗进景区”优秀案例进行分期推送。



安徽文旅


夜幕降临,徽州古城内流光溢彩的鱼灯队伍从青石板街巷逶迤而行,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震撼一刻。“摸摸鱼头、万事不愁;摸摸鱼背、平安富贵;摸摸鱼尾、顺风顺水。”队员们边舞边吆喝,游客们享受着鱼灯巡游的祝福,感受着鱼灯文化的底蕴,黄山歙县徽州古城的鱼灯表演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从“非遗贺新春 古城过大年”到“徽州古城仲夏夜·鱼龙共舞奇妙游”,再到国庆期间的鱼灯非遗体验,徽州古城通过非遗进景区的创新模式,让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鱼灯非遗民俗从乡村走向景区,从静态展示走向活态传承。







以鱼灯表演丰富夜游体验。徽州古城积极加入安徽非遗旅游景区合伙人,主打“三大鱼灯”品牌,与汪满田、瞻淇、渔梁鱼灯常态化合作,成为吸引游客的固定亮点。推出“徽州古城仲夏夜·鱼龙共舞奇妙游”活动,将古城打造成了一个流动的非遗舞台,三大非遗鱼灯轮番上阵,演绎着古老传说。同时,还在表演中创新引入“知府老爷”NPC角色,伴随队伍巡游,沿途生动讲述鱼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游客们不仅能近距离观赏鱼灯的精美绝伦,更能亲身参与扛起大鱼,成为巡游队伍的一员,体验与鱼共舞的独特乐趣。古街巷道里光影交织,奏响了古城最动人的夜色欢歌。







从表演引流升至消费留客。徽州古城以“非遗表演+夜间市集”为核心打造文旅新业态,通过“民俗展演引流、消费场景留客”的模式,激活千年古城消费潜能,今年“双节”期间,这种模式成效尤为显著。入口处的鱼灯主题装饰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文创商店内,各类徽州非遗产品引得游客驻足挑选;非遗手作区内,传承人现场讲解徽墨、鱼灯等制作技艺,不仅传播了非遗知识,更带动了各类手作体验产品的销售,“表演聚客、市集消费”的联动效应逐步显现。







从观赏实践再到活态传承。鱼灯主题民宿酒店与工坊成为古城非遗体验的打卡热点。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游客可亲手扎竹篾、糊纸绘彩,制作专属小鱼灯。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也在双节期间策划了“迎中秋·赏徽韵”徽州非遗鱼灯及纹样创新设计社教活动,带领参与者解锁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独特密码,让古老的徽州文化在创作中焕发新生。







用传统非遗赋能经济增收。非遗进景区不仅传承了文化,更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手工艺等产业链升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10月,徽州古城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仅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10月1日-8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近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15亿元,日均分别增长16.8%、18.7%。过夜游客登记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7%。